江科大的故事 | 追忆千亿体育,千亿体育(中国)之峥嵘岁月

作者:葛荷英 部门审稿人: 摄影: 视频: 单位:离退办 千亿体育,千亿体育(中国):2021-10-18 投稿时间: 点击量:5606

千亿体育,千亿体育(中国)的前期发展有三次艰苦创业的经历:一是1953年建立新中国第一所船舶工业学校;二是1970年3月,学校从上海整体搬迁至镇江,在艰难中坚持办学;三是1978年12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镇江船舶学院,学校走上高等教育的奋斗新路。

一、建立新中国第一所船舶工业学校

1.上海船舶工业学校的筹建情况

1952年上半年,新中国对教育系统进行全面的院系调整和建设。由于发展船舶工业急需技术人才,中央第一机械工业部船舶工业管理局局长程望主持并筹划在船舶工业集中的上海建立造船技术学校,当年11月19日,一机部下达了《船舶工业技术学校建设计划任务书》。1953年上半年,华东军政委员会教育部根据中央有关指示,在上海调整和筹建12所中专校,下达了调整计划,其中包括“上海船舶工业学校”,指定该校由4所学校的相关专业调整组建。在筹建中,上海机电工业学校(前身为大公职业学校)的全部教职员工、设备财产以及大部分学生归上海船校,原校不复存在。同期调入的有上海、福建等三所学校与造船专业有关的班级学生,以及少量教职员工和设备,当年又招聘了教师,招收了新生,共同建校,总计18个班级,教职工290多人,1953年9月15日在上海解放剧场举办了上海船舶工业学校的开学典礼。从上可知,上海船舶工业学校的诞生,是在中央和华东地区的学校院系双重调整中,由四所学校的相关专业进行调整合并的结果。参与调整的四所学校各有长短不一的前史渊源,我校的历史始于何时?老校友们有不同意见,其实主要是计算的标准不同,好比一棵树,可以从地面计算树高,也可以从树根计算树的总长度。树是有根的,是计算主根,还是计算与造船专业关联最长的根?各自有理。千亿体育,千亿体育(中国)网站的“学校简介”指明,学校源自1933年上海大公职业学校,1953年组建上海船舶工业学校,同时说明学校前身为“多源合流”,本人认为这是对历史的尊重。

2.上海船校的初创和校区建设

上海船舶工业学校的校址选在黄浦江畔的浦东庆宁寺,在浦东主干道旁征用农田建校,校区两侧有小河与外界相隔,斜对面是沪东造船厂,可为学生实习提供方便,此处位置绝佳。1953年学校初建时,学校分在三处办公和教学,其中浦东分部的学生在草棚简房内上课,1954年初校舍初步建成,师生陆续入住。在学校初创的艰苦环境中,教师认真教学,学生勤奋学习,1954年8月,上海船舶制造学校首届毕业生446人由国家统一分配到全国各地参加国家建设。上海船校的校区经过多年建设,共有教学大楼、实验楼、大礼堂、宿舍、医务所等大、小建筑48座,还有操场、泳池以及带船台的附属工厂,可谓教学建筑与生活设施齐全。

3.上海船校的办学特色

上海船校建校时最初开设的专业为3个,1955年以后稳定为6个专业,即船体制造、船舶机械、焊接、动力装置、船舶电器装置、船舶无线电,这些都是与船舶建造相匹配的专业。1955年,上海船校被一机部定为国防工业学校,招生优先。上级按期下达学校的招生与毕业生分配计划,进行严格的计划管理和制度管理,有规定的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学课时。按照当时的国家规定,中专免学费,免费提供食宿,包分配。

上海船校在办学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的特色:一是招生严格,按国防工业学校的要求优先招生,新生质量高;二是重视基础课程教学,学生的数学、力学基础知识扎实;三是重视生产工艺和技术实践,学生的专业技能较强;四是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和管理,按国防工业学校的要求,培养学生的政治品德和严格自律的良好作风。上海船校成为我国造船工业培养技术人才的重要基地,在船舶行业有很好的声誉,历届毕业生大多成为船舶工业各单位的技术骨干。

上海船校在不同时段曾经使用过“上海船舶工业学校”和“上海船舶制造学校”的校名。第一机械工业部于1958年和1960年曾两次下发文件将本校提升为“上海造船专科学校”,后因国家教育计划调整,只培养了少量大专学生。此外,上海船校曾为越南和朝鲜培养过留学生。

上海船校旧址

二、在困境中建设镇江船舶工业学校

1.学校整体搬迁镇江

1970年2月17日,六机部军管会主任刘世雄召集我校革委会主任禹文涛、工宣队负责人以及其他两个部属单位的领导人到北京开会,会上提及中国人民解放军原总后勤部镇江汽车修理学校(番号252部队)已撤销,该校址由六机部接管。在这次会上明确:“252部队的镇江校址由六机部的三个单位使用,以船校为主”“上海船校全部迁往镇江,原上海船校的校址交给上海工交组分配给有关单位使用,三月底搬完。有关搬迁之事由学校自己解决。”在这次会上,刘世雄没有说明上海船校为什么要搬离上海,只是说,1969年12月六机部军管会向中央军委递交了镇江校址安排的报告,军委办事组邱会作、李作鹏,国务院负责人李先念同意的。(注: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六机部教育局等主管部门的干部尚未恢复正常工作,工作由军管会掌管。)

革委会主任禹文涛回上海后召集学校革委会进行传达,引起强烈反应,全校群众议论纷纷,反对搬迁镇江。1970年3月7日,本校革委会向六机部军管会发文请示,主要有五大问题:①造船学校迁到没有船舶工业的镇江,是否要调整专业方向?②学校原有的造船车间人员设备是否原地处置?③搬迁后全体教职工的工资地区差问题;④学校搬迁的家庭分居问题;⑤搬迁后的领导关系、教学与工厂生产配套问题。鉴于学校正在筹备党的核心组,领导班子尚未解决,还有部分学生未分配,学校搬迁有诸多拆运困难,因此请求延长搬迁时限。

1970年3月9日,六机部军管会(70)115号文下达了《关于上海船舶工业学校迁往江苏镇江的通知》,明确“你校教职工和各种设备、家具全部迁往镇江。原有校址和房屋、建筑物全部交给上海市革委会工交组使用。”“关于你校今后的方向、任务,以及规模和专业设置等,待调查研究后再逐步明确。”此文下达后,革委会主任、驻校的工宣队召开联席会议动员布置搬迁工作,提出:“迁校是无产阶级司令部的命令”“迁校是备战”“有问题,边请示、边搬迁”。当时学校领导和中层干部没有恢复工作,只能“靠边站”,外来的驻校工宣队、军宣队一百多人全体出动,组织人员进行图书、设备、家具等包装搬运,有的用船运,有的通过铁路托运,搬迁加速进行。

镇江船舶工业学校大门

2.克服困难办学

上海船校搬迁镇江的新校址是部队营房,当时没有二层以上的建筑,需要重新布局建设。迁校时的543名教职工只有31对双职工,学校的大多数人“上有老,下有小”,有家庭分居困难,人心思走。迁校初期,多种矛盾和困难纠结,学校有“散架”的危险。

1970年6月,上海党组织批准我校成立以刘东明为负责人的党的核心小组,本校领导干部开始恢复正常工作。1971年12月,我校正式更名为“镇江船舶工业学校”(以下简称“镇江船校”)。在学校党组织的领导下,干部和党员进行了多场大讨论,统一了思想,大家决心克服困难,振奋精神,保住学校,在镇江把船校办下去。为了稳定学校,主要开展以下工作:①明确领导关系。通过六机部协调,镇江船校直属镇江地委领导;②分批解决教职工分居困难,稳定教职工队伍;③教职工的工资地区差,经向六机部反映得到承诺,暂维持原状;④抓紧进行教学准备工作;⑤进行“校厂挂钩”,学校与船厂建立联系;⑥积极组织生产,先在学校草地上分段制造船体,然后拉到附近船厂的船台合拢下水,同时筹备在长江边的象山脚下建船台和船厂。

1971年初,六机部教育局的干部来镇江进行调查研究,决定保留原上海船校的6个专业,在镇江继续办学。从1972年开始,六机部每年下达招生计划,镇江船舶学校面向全国招收学生,在全体教师的努力下,学校步入稳定的教学轨道,继续为船舶工业输送人才。与此同时,在镇江建立六机部干部轮训基地,学校每年为六机部举办厂长培训班以及财务、物资、统计等各类干部培训,这项工作为以后学校发展管理专业和成人教育奠定了基础。1977年12月26日,我校附属润州船厂的千吨油轮“鲁烟油2号”在长江边下水,这是江苏首条千吨级油轮。据附属工厂负责人统计,上海船校和镇江船校在1958年至1979年共计修理和建造大小船舶70艘。

上述情况表明,镇江船舶学校已具有相当的教学和生产实力。船校从上海搬迁镇江后,经过全校师生自强不息的顽强拼搏,重新焕发生机,依然是培养船舶工业人才的重要基地。

三.升格镇江船舶学院,开启新征程

镇江船舶工业学校经过多年努力,虽已逐渐稳定,保住了学校,也开展了教学和生产,但是找不到进一步发展的方向和动力。校党委书记刘东明和校长肖流一直在寻求学校发展的新途径,其中包括谋划与上海交通大学合作创办交大分校。1978年2月,两位校领导到北京向六机部汇报工作,谈到学校发展方向。六机部领导指出,部党组根据教育部关于发展高等教育的文件精神和船舶工业人才的需要以及镇江船校目前的基础条件,经研究,决定将镇江船校改建为大学。刘书记和肖校长回校赶紧组织做准备工作,我校很快呈报了基本情况资料和办大学的方案。六机部在1978年下达的招生计划中,增加100名本科生,列入全国统考招生,这是办大学的前奏。

教育部于1978年12月28日下发文件,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恢复和增设普通高等学校169所,其中,“镇江船舶学院”由镇江船舶工业学校改建,设置七个专业,为工科本科大学,学校由六机部和江苏省双重领导。经江苏省批准,1979年2月,我校正式更名为“镇江船舶学院”。这是本校的重大转折,这次转折给学校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学校从此有了上升发展的通道。接着,全校党政干部齐心协力,紧锣密鼓做改建大学的各种工作。六机部从哈尔滨工程大学和其他大学调来领导干部和教授,给予基建投资,安排招生计划,江苏省和镇江市的各级领导也给予大力支持。因此,镇江船舶学院发展顺利。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回顾历史,上海船舶工业学校于1970年3月搬迁至镇江,经历了半个世纪的不断发展,尤其是1978年后,随着国家的改革开放、船舶工业与高等教育的发展,学校各方面的工作突飞猛进。如今的千亿体育,千亿体育(中国)已根深叶茂,硕果累累,建成了具有造船特色、多学科发展的科技大学,有本、硕、博在校生近3万人,并已入选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2020年,江科大入驻长山新校区,学校有了更好的教学条件和发展空间,当前,国家正在加快推进海洋强国建设,千亿体育,千亿体育(中国)必将迎来更大的发展。

镇江船舶学院大门

(葛荷英,女,1940年生,退休前为千亿体育,千亿体育(中国)综合档案室主任。本文为作者在学校搬迁镇江办学50周年之时,以学校历史记录为据,结合亲身经历所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