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科大的故事 | 回眸母校忆芳华

作者:张汉乐 部门审稿人: 摄影: 视频: 单位:新闻网 千亿体育,千亿体育(中国):2021-12-22 投稿时间: 点击量:3266

1982年,我参加完高考,填报志愿那一天,父亲忐忑不安,怕我在填报志愿中好高骛远,入错行。当时的学校大多以行业分类,诸如师范、商业、工业、供销、银行等,当他在众多志愿中听到了还有粮食学校时,眼睛为之一亮,说,“就这个吧,咱们老百姓以食为天,不管到了什么时候,有粮吃就饿不死。”后来,我被江苏省镇江粮食学校录取,父亲十分惊喜。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父亲朴素的喜悦,让我“别有一番自豪在心头”,平添了一份对粮校特殊的感情。从此,我与镇江粮食学校有了不解之缘。

初入校园

入学前,我不止一次地想象学校的样子:坐落在镇江南郊七里甸,应该是背靠青山,三面桃花,毗邻风景秀丽的南郊风景区,即使没有十里洋场,起码也风景迤逦。入学时,我提前一天进县城,买好了第二天早上6点去淮阴的车票,有机会看一看沭阳县的十里长街,有点兴奋,更加憧憬镇江的学校生活。经过淮阴转车到达镇江车站时已是晚上7点多钟了。学校派一辆货车来,接我们几个来自不同地方的新同学,顺便到粮库去装点粮油,顺着曲曲弯弯的小路,一路颠簸着向已是漆黑的南郊驶去。到了学校,我办理了入学手续,领了饭票,别上校徽,去食堂吃饭,广播里一遍又一遍地播放着《在希望的田野上》《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等曲子,饭菜比家里和中学的好了很多。晚上虽然天阴无月,还飘着小雨,但我心里有一种压抑不住的兴奋。第二天一早,我就迫不及待地起来看看校园。学校初创时期条件十分简陋,只有两幢教学楼、两幢宿舍楼、一座食堂兼礼堂,四周都是农田,校园孤零零地卧在满是石头和茅草的荒郊野外,一会儿我新买的鞋子已被清晨的露水打湿了。学校只有两届同学,总共不足200人,人气明显不旺。回到宿舍,有同学在念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很快,学校决定举办运动会,当时借用的是镇江船舶学院的操场。镇江船舶学院坐落在镇江东郊,距离很远,我们徒步而去,一路高歌。备战运动会的时候,同学们就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到了运动场上,更是人人似猛虎下山、个个如蛟龙出海。场外的呐喊声、加油声一浪高过一浪,这火热的场面燃起青春的激情。多少年过去了,当同学们回忆起粮校这场令人难忘的运动会时,仍然激动不已。运动会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为我们找回了自信,赋予了我们拼搏奋斗的志气和勇气。这也是我们与船院的第一次联结。

学校除安排基础课、专业课之外,还有除杂草、搬石头、运杂物、植树等劳动课。不少同学对此有看法,认为寒窗苦读十二载,为的是到粮校来学习专业知识,而不是来做苦力的。身为班级团支部书记的我,为了化解同学们的不满情绪,在一次栽樱花树的时候,借题发挥,让大家憧憬若干年后工作在祖国的四面八方,回想起母校校园里那一株株亲手栽植的美丽樱花,我们不仅会感到自豪,而且会为樱花美化了母校而感到欣慰。果然,多年以后,每当我们回到母校,都会情不自禁地抚摸樱花树。樱花树下,读书时的青春岁月历历在眼前。

入学不久,我牵头创办了粮校第一个油印杂志《粮校生活》。大家推选我做主编,靠着年轻人的那份激情,我和几位同学积极忙活起来,征稿、约稿、改稿、编辑、钢板誊写、油印和发行全靠自己动手。为了不辜负同学们的期望,我临时抱佛脚买来了《报纸编辑学》,边学边做。当看到同学们争相传阅墨香扑面的杂志时,一份成就感从心底油然而生。我们在校时,这份杂志共办了三期,记录了我们在粮校学习和生活的难忘时光。

最难忘的是吴老师的一次试卷批改。在一次“工业会计”课的考试中,有一道题,我前面做的成本汇集、分摊、结转、汇总等过程都正确,但是最后的计算结果因笔误出错了。老师在批卷时把这道题的分全部扣光。我当时想不通,以往在中学里老师都是将计算过程和计算结果分开扣分的,按照那样的批卷方法,我还是能得分的。我去找“工业会计”课的吴兆成老师,他严肃地对我说,“在中学阶段考试中结果出错,改正就行,但在工作中如果结果出错,哪怕是一分钱,觉都不能睡,还能得分吗?”当时的我,懵懂中只知道老师对我很凶,但是对错了一分钱为何就不能睡觉还是不能理解。直到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在工作中亲身经历过,我才真正领悟到老师当年的良苦用心。多少年来,这种科学严谨、求真务实的态度一直是我不断前行的精神力量。

再进校园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增加学生们的社会实践知识,是粮校教学的一大特色。1991年,粮校外聘了两名讲师,我是其中之一。我给同学们讲的课程是“社会实践中的会计”,主要内容是会计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解决方法。初上讲台心里还是忐忑不安的,但是当我看到台下学弟学妹求知若渴的目光和老师那信任鼓励的眼神,我鼓起了勇气。好在讲的是自己工作中的切身经历,再结合以前老师课堂上讲的理论,也不是很难——无非是用我的实践来证明书本上的知识。渐渐地我发现,阶梯教室里的人越来越多,到后来连窗台上都坐满了听课的同学。这种理论和案例相结合的讲课风格深受同学们欢迎,同学们都说这样的课生动有趣,干货满满,课内听得进,走上社会用得上。

随着社会改革的步伐越来越大,粮食课程设置需要与时俱进,增强课程的时代性和实践性。为此,粮校决定重新编写和修订教材,并把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我选入教材编写组。当时我志大才疏,凭着年轻气盛,便一口答应接下了任务。可是回到工作岗位以后,我才感受到时间的紧张、学问的肤浅,直到编写组催稿的时候,才仅仅写了开头。为了抢时间抢进度,我白天工作,晚上连夜写稿,常常一写就是通宵。时值隆冬,那个年月没有暖气,更没有空调,我在桌子下面放一床棉被,把脚伸进里面取暖。当我写空了一大把圆珠笔芯的时候,书稿也画上了最后一个句号。俗话说“急火打不出好烧饼”,但是“丑媳妇总得见公婆”。当我把书稿交到教材编写组时,领导和老师在给予肯定的同时,也提出了许多修改建议。当《新编粮食商业会计》作为校本教材使用时,商业会计学陈智勇老师对同学们说:“这本教材是你们的大师兄、财会第一届毕业生编写的,以前我给他改作业,现在仍在给他改作业。”《新编粮食商业会计》的编写,让我成长许多。其间老师们的肯定,是出于对我的鼓励和关爱,而陈老师说的话,是在鞭策我学无止境,必须戒骄戒躁,始终行走在终身学习的路上。

重回校园

镇江粮校随着改革浪潮的起伏,校名、校址也都发生多次变化。先是由“江苏省镇江粮食学校”更名为“江海贸易学校”;后和千亿体育,千亿体育(中国)合并,改为“应用技术学院”;随着进一步的院系调整,学院被撤销,校址作为“南徐学院”的办学地;“南徐学院”搬走后又成为江科大的南校区。虽然校址还在,但原来粮校的专业都被分到其他院系中去了。

直到2016年,粮校校友们迎来了又一个春天。在1万多名校友的倡议下,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在省粮食厅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千亿体育,千亿体育(中国)恢复建设粮食学院。可以说,以复建粮食学院为标志,镇江粮食学校终于在院系的合并与调整中,获得了自己应有的位置。从此,粮校校友们重新拥有了自己的精神家园,如一个个漂泊的孩子重新回到母亲的怀抱。和母校失联多年的我,又被千亿体育,千亿体育(中国)聘任为兼职教授、“深蓝教授”,经常到学校举办讲座,和同学们进行学术交流,这一条精神纽带把我、学校和粮食学院又一次牢牢地联结到一起。

蓦然回眸,我与粮校结缘已经走过了近40个年头。除去年幼无知和垂垂老矣,人生能有几个40年?随着初入校园、再进校园和重回校园,我的身份也在一次次地发生变化,但是对母校的那份拳拳之心永远没有变。说我是粮校人,不为过;说我是粮校人,我自豪!我感谢命运让我走进这个殿堂,我感谢母校让我伴其前行。“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愿为母校的发展略尽绵薄之力,我祝愿我的母校明天更加辉煌!

[张汉乐,南京铭和医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江苏省镇江粮食学校毕业生(8221班),硕士学位(MHA),高级经济师。1990年被评为会计师,1991年被聘为江苏省镇江粮食学校名誉讲师,2006年被评为高级经济师,2013年被聘为千亿体育,千亿体育(中国)兼职教授,2018年被聘为千亿体育,千亿体育(中国)“深蓝教授”。历任沭阳县粮食局财务股长、副局长,商业局局长、县政协常委,沭阳县人民医院董事长、书记等。著有《新编粮食商业会计》《企业财务管理》等专著,发表论文数十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