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江科大的故事丨谢祚水:我这15年

作者:谢祚水 部门审稿人:周春燕 摄影: 视频: 单位:党委宣传部 离退休工作处 千亿体育,千亿体育(中国):2023-02-16 投稿时间: 点击量:2623

  

【作者简介】谢祚水,生于1939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潜艇设计制造专业,1987年调入镇江船舶学院,曾任船舶与海洋工程系主任。  

1987年9月,我从哈船院调入镇江船院,在船舶与海洋工程系担任系主任,直到2002年退休,一共15个年头。这期间,除了培养众多硕士研究生,承担少量本科教学任务外,我跟我的团队(附后)通力合作,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建设、科研和社会服务、实验设施建设作出了一些努力。

大力培养和引进青年骨干教师

要办好专业,首要的是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起初,船舶与海洋工程系教师队伍数量不足,任务单一,于是我决心加强培养力度。

系里出台了一些有助于青年教师成长的措施:主要课程都成立教学组;新教师试讲、听课制度;较大的科研项目都有青年教师参加的项目组;教师外出实习、培训有额外补贴,允许教师用科研经费购买计算机并带回家使用;建立了自购一定额度图书的报销制度;生病的教师会特别关照,年度工作量不足时不扣基本工资,还有适当补助;有意缩小岗位津贴级别差额;住房分配时请房产处给青年教师尽可能的照顾;青年教师两地分居,协助人事部门及时办理;每次职称评定前,有序预先公开评定计划等等。

系里推荐了一部分青年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王自力、王琦、刘建峰、姚震球、姜朋明、张健等人,分别考入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同济大学、702研究所,窦培林、朱骏送入武汉理工大学,蒋志勇进入江苏大学,尹群、王林是与哈船院联合培养的研究生。后来这些人都学成回校。为了加强船舶流体力学的教学力量,从哈船院引进朱仁庆、王志东、杨松林;为了加强船舶工艺学科,从相关船厂引进了马小平、管义峰、杨敏等人。

这样就逐步形成了船舶流体、船舶结构、船舶工艺三个学科梯队,为提高办学层次打下了基础。如今他们大都成为了双肩挑的优秀人才,其中担任过学校领导的有校长王自力,副校长姜朋明,学院院长王自力、蒋志勇、王林、姜朋明、窦培林,教务处长尹群,科研处长蒋志勇、王志东,设备处长姜朋明、姚震球,学院书记朱仁庆、张健等。

我们确定了“踏实、拼搏、和谐、奉献”的系训,要求每个教师都踏踏实实,努力拼搏,和谐共处,甘于奉献地做好每一项工作。船舶工程系的教师队伍是一个优秀集体。

专业建设逐步加强

教学要提高质量,教师要有发挥才能的场所,必须加强专业建设,努力提高办学层次。

为此,我们在单一船舶工程专业的基础上,适应形势,创办了船舶舾装专门化,申请开办了港口与航道、建筑工程两个本科专业。在与哈船院联合培养硕士生的基础上,成功获得了船舶与海洋工程、土木工程两个硕士点。在申报船舶与海洋工程博士点时,国务院学位评定委员会以80多分的成绩通过了专业评审,虽然申报失败,但为日后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打下了基础。

教材建设也是专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教材可以显著提高教学质量,好的高校都有自己的专业教材。我们组织教师自己动手,仅我和部分教师一起就先后编著了《船体结构》《结构优化设计》《船舶计算结构力学》《船舶与海洋工程概论》《潜艇结构分析》《现代潜艇》,其他教师也相继编写了不少教材,为扩大学校影响,提高教学质量,锻炼队伍作出了显著贡献。

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

一个专业要提高教学质量,在完成专业教学的同时,必须开展科学研究。起初,船舶工程专业基本没有科研任务,为此我们带领教师走出去,在工厂、企业、科研单位、领导机关寻找科研任务,请进一些专家学者介绍经验,作开创性工作,于是逐步有了一些科研项目。

后来我利用船舶总公司舰船专业组成员的身份,积极争取了一些船舶基金项目,并在“95”预研项目中获得了突破,一举获得了近150万元的五大预研任务,在当时这可是一笔大钱。当时我先后招收的硕士研究生有黄承义、姚群凤、王志军、尹群、王林、李巍、梅利元、孙倩、朱丽萍、施丽娟、曹贤坤等人,我们认真从事研究,研究生们努力工作,作了很大贡献。我们取得了一批成果,得到了学校和上级机关的好评,也为日后取得更大科研项目打下了基础。

作为补充,在上世纪90年代初,我们深入工厂、企业开展对外科技服务,成立“实业”公司,进行机电产品的销售。我们与成教院合作,在校内、镇江市、外地举办各类培训班,引进TRABAN造船软件后,为江苏省一些造船厂培训船舶先进制造技术人才,承担船舶生产设计任务。90年代末,我们提出并实现了年创利100万元的目标,成了学校的创收大户。这既增加了收入,又锻炼了队伍。

在实验设施建设上下功夫

起初船舶工程专业没有像样的实验设施,在我上任时仅有几台68000微机,专业课没有什么实验,固定资产不足50万元。在学校的支持下,我们逐步加大了实验室建设的力度,先后设计建造了100米长的船模试验水池,结构试验平台,引进了瑞典的船舶制造软件,90年代末固定资产超过1000万元。这些投入,使我们的实验室成为了“江苏省船舶先进设计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

十五年间,我们的工作得到了党政领导的肯定。90年代初我开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90年代末我享受学校最高档次的年度岗位津贴;获得过两次船舶总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四次科技进步三等奖,获得过一次船舶总公司优秀教材一等奖、一次三等奖,获得过一次江苏省高校教学成果三等奖,曾被评为船舶总公司优秀教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曾被江苏省教委评选为省高校优秀学科带头人。我带领的“船舶结构力学”团队被评选为江苏高校优秀学科梯队,曾获江苏省高校“园丁奖”银奖。

在学校办学90周年前夕,回顾过去,我感谢党、感谢学校领导、感谢我的团队。看如今,学校蒸蒸日上;望未来,学校前途光明。                                                     

 

附注:

我不同时期的团队主要成员:

党总支书记:盛承志、陈耀群、王渝生、杨永祥

党总支副书记:姜怀定、窦培林

系副主任:李平、刘云龙、蒋志勇、王自力、尹群、姚震球

系办公室主任:蒋志勇、赵洪江、姜朋明

重点实验室秘书:张健

 

分享到: